坚持技术创新 打造精品工程
发布日期:2013-06-15 19:03:49 浏览量:1433
世界高铁看中国,中国高铁在引进、吸收、再创新的系列实践,堪称世界典范。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四院)是高铁创新的企业主体之一,先后承担了沪汉蓉、武广、郑西、东部沿海、京沪高速等一大批高标准铁路勘察设计,所承担的客运专线累计3430公里投入运营,占全国新建高铁营业里程的60%以上;设计在建的高速铁路6000多公里,在全国“四纵四横”1.3万公里高速铁路骨架网中,铁四院勘察设计的高速铁路里程达到6880公里,占53%,成为全球高速铁路创新和建设当之无愧的领军者。
人们也许只知道铁四院在高铁方面的贡献,殊不知他们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同样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要城市,先后完成了50多座车站和60多个区间隧道,以及10多条轨道交通的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和综合控制、AFC、屏蔽门、车辆段的设计任务,为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打造了一个个精品。现在承担了武汉、长沙、苏州、无锡、昆明、郑州、南京七个城市的26条地铁总体总包设计,是全国承担地铁总体总包设计最多的设计院。
统筹谋划 领航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
科学规划,总体把握城市发展脉搏。轨道交通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城市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影响着城市现在以及未来的各个方面。铁四院充分考虑轨道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做好方案规划,通过合理的线路布局和土地开发利用,先进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手段为城市轨道交通良性循环创造条件。根据武汉多水多湖泊、长江、汉水交汇,形成了武汉“两江分隔、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发展格局,铁四院将铁路、轨道交通(轻轨、地铁)公路等交通方式综合考虑,规划了市域快线、市区镇间骨架线、市区镇内辅助线三个层次的轨道线路,通过线路功能的有机协作与换乘构成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并连接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和武汉火车站三大铁路枢纽,将极大缓解武汉市中心城区过江交通压力、中心区交通拥堵难题。
方便、快捷已经成为现代化交通出行的标志。铁四院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最大限度方便乘客的换乘,在国内开创了国铁、地铁换乘无缝衔接之先河。铁四院承担的广州东站、武汉站、南京南站、长沙南站、郑州东站等地铁站点,都是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性的地铁车站,这里人流密集,如何解决乘客的分流,方便乘客换乘不同交通工具成为站点设计方案的重要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实现各子系统的合理统一,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品质的关键。为了解决接触网系统在局部停电条件下的功能保障(即降级运行模式),铁四院结合工程实际尝试和探索适合国情的设计方案。在对运输组织产生较大影响的辅助配线区段的正线上增设少量的隔离开关,以实现辅助配线所在的供电分区出现事故时,能够隔离事故区域,继续发挥辅助配线的临时折返或转线运行功能,延长服务区间,提高降级运行模式下的运输功能和效率。
广州市轨道交通AFC综合中央计算机系统,是国内轨道交通项目中第一个具备城市轨道交通全线网运营管理和清分功能的AFC(自动售检票)清分中心系统,已成功地实现了既有的一、二号线和新建的三、四号线对综合中央计算机系统的接入,并预留了今后规划线路的接入。武汉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信号系统,是国内轨道交通首次采用和投入商业运营的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移动闭塞信号系统。
更新理念,在国内率先推出地铁加物业的设计。城市轨道的建设一方面会给沿线站点及周边土地和物业带来巨大的升值空间,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大规模的物业综合开发又为轨道交通吸引大量的客流,提升运营效益。铁四院在国内率先推出地铁加物业的设计,为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益的最大化创造了条件。在武汉地铁1、2、4号线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完全引入物业开发理念,将物业开发与轨道交通建设完美结合。根据实际在1号线二期工程古田车辆段上盖开发建筑62万平米,2号线1期常青车辆段上盖开发建筑128万平米,金银潭车站、常青花园车站均是地铁车站与物业开发建筑合二为一的设计典范。武汉地铁走在全国地铁物业开发的前列。
创新技术,打造城市轨道交通精品。铁四院始终把企业的技术创新摆在企业生存发展的头等地位,把轨道交通设计的创新看成进入市场、占领市场的关键。凡是重大的轨道交通投标,首先考虑的是有没有新的创意,没有新东西,方案就从头做。铁四院设计人员结合工程实际,大胆创新,有7项设计入选中国企业新纪录。广州东站为国内首次采用大小洞站台车站,隧道下穿一号线、铁路南站房及铁路站场区,是目前国内火车站下规模最大的矿山法隧道。南站房桩基位于隧道上方,最小距离仅1.6m,隧道支护设计为型钢钢架。一号线底板下4根桩基础伸入右线隧道内,采用双套拱托四柱的设计方案,设计构思新颖巧妙,保证托换顺利实施,设计技术突出创新,为国内同行业示范工程。在地铁设计方面充分采用人性化细节设计,包括地下空间自然光的引入、中庭式车站布局、明晰的导向标识、科学的流线组织等。武汉地铁二号线是我国第一条隧道过江地铁,克服了高水压条件下穿越长江、小曲线半径转弯、四进四出中间风井、旁穿建筑物、下切岩层等施工难题。二号线地铁在过江段长江水下建联络通道(即“安全通道”)我国目前还无先例。铁四院创造性地设计了“冷冻法”施工,解决了施工难题。
广州东站南站厅为地下五层地面二层明挖结构,位于既有建筑群之中,基坑上部14m为既有建筑预留井,下部18m采用喷射钢纤维砼支护,井壁周边既有建筑桩基采用钢管锚入深层岩体,位于深基坑内的5根桩基采用3条地基梁托换。避免了繁琐的深基坑桩、墙支护和桩、梁托换,大幅缩减工程量,施工简捷,在特级基坑支护设计中具有重大技术突破,达到国内外行业领先水平。
科技创新 构建高铁成套技术体系
高速铁路作为世界最先进的铁路交通工具,从第一张设计图纸诞生开始就渗透了设计理念上的创新。铁四院在主持项目设计的全过程中,始终秉承“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系统创新、经济合理”的设计理念。
“安全舒适”就是要求线路平纵断面空间线型平顺,线下构筑物满足空间线型要求、稳定可靠,列车运行平稳,与其他交通方式零换乘,采用先进的动车组、列控系统和防灾安全监控系统。
“节能环保”就是贯彻环保选线理念,针对环境敏感点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广泛选用节能设备,采用清洁能源。
“系统创新”就是按照系统最优原则,超前研究适应高速铁路要求的标准和手段,重视系统设计和接口设计,进行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
“经济合理”就是按照全寿命周期最优原则设计,工程措施与技术标准相协调,工程设计精益求精。
在合肥至武汉铁路设计中,合理避开安徽省紫蓬山风景名胜区、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脑山森林公园和汉代六安王陵墓。在铁路站房设计中,充分体现人性化,既实现与当地文化、周边建筑风格统一,又充分考虑人们出行和换乘的便利。南京火车站改建设计中,首次将旅游休闲以及铁路与城市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实现“无缝对接”的综合交通枢纽理念融入铁路站房设计。南京站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建设工程”大奖,武昌站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2005、2007和2009年,铁四院先后三次承办中国铁路客站技术国际交流会,推广人文和谐、科学先进的铁路客站设计理念。
长期的潜心研究、刻苦攻关、实践检验、系统总结,铁四院在高速铁路技术研究方面行业领先。先后主持或参与编制完成了《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设计暂行规定》、《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设计暂行规定》、《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设计暂行规定》、《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等42项综合性及专业性设计规范、标准。2008年4月建成合肥至南京高速铁路是我国第一条新建时速250公里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有砟轨道高速铁路;2009年9月建成的东南沿海高速铁路试验最高时速292公里,创造我国有砟轨道最高时速;2009年底建成通车的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2010年初建成通车的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在大面积湿陷性黄土上修建的高速铁路;2010年7月建成通车的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是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高速铁路;2010年10月建成通车的沪杭高速铁路,试运行速度达到416.6公里,创造了当时的世界运营铁路最高时速;2010年12月3日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试运行时速486.1公里,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铁四院在高标准铁路勘察设计上一次次实现我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新的突破。
在合宁铁路设计中,铁四院经过试验研究,首次采用对膨胀土土质进行改良后作路基填料,解决了旅客列车最高行驶时速250公里(近期兼顾货运)货车120公里重载25T轴重的客货共线铁路这一世界铁路史上关键技术难题。据统计,仅在合宁铁路设计中,他们对7项关键技术设计进行了突破,“四电系统集成技术研究”等12项技术属于国际或国内首次运用。在武广高铁的设计中,铁四院在总结京广铁路衡广电气化工程中采用五跨锚段关节和双腕臂线岔结构的基础上,在武广高铁电气化接触网的设计中,首次采用五跨绝缘锚段关节设计;八跨关节式电分相装置;双腕臂交叉吊弦线岔等国际上的先进技术。空心墩的设计,不设顶帽的设计,改变了中国铁路桥墩多年来的“脸孔”。既显得大方、美观,又减轻桥墩的自重压力,还能满足高速行车车桥动力响应及墩台工后沉降的要求,一箭双雕,视角上大方美观,结构上经久耐用,创造了铁路与自然和谐的典范。针对武广高铁等的项目特点,自主立项200余项开展技术攻关,这些科研紧密依托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取得的成果有效地指导了勘测设计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铁四院在高速铁路成套设计技术方面具备强大实力,树立了自主创新专业技术品牌。先后获得国家级设计金奖和科技成果奖24项,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16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40多项,省部级优秀勘察设计奖120多项,143项工程设计入选中国企业新纪录。
文章来源: 永年加固公司 本文链接: http://lubanwang.com/a_20130615190419.html 任何关于加固工程的问题和建议,敬请咨询:0591-87868646
人们也许只知道铁四院在高铁方面的贡献,殊不知他们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同样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要城市,先后完成了50多座车站和60多个区间隧道,以及10多条轨道交通的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和综合控制、AFC、屏蔽门、车辆段的设计任务,为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打造了一个个精品。现在承担了武汉、长沙、苏州、无锡、昆明、郑州、南京七个城市的26条地铁总体总包设计,是全国承担地铁总体总包设计最多的设计院。
统筹谋划 领航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
科学规划,总体把握城市发展脉搏。轨道交通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城市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影响着城市现在以及未来的各个方面。铁四院充分考虑轨道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做好方案规划,通过合理的线路布局和土地开发利用,先进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手段为城市轨道交通良性循环创造条件。根据武汉多水多湖泊、长江、汉水交汇,形成了武汉“两江分隔、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发展格局,铁四院将铁路、轨道交通(轻轨、地铁)公路等交通方式综合考虑,规划了市域快线、市区镇间骨架线、市区镇内辅助线三个层次的轨道线路,通过线路功能的有机协作与换乘构成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并连接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和武汉火车站三大铁路枢纽,将极大缓解武汉市中心城区过江交通压力、中心区交通拥堵难题。
方便、快捷已经成为现代化交通出行的标志。铁四院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最大限度方便乘客的换乘,在国内开创了国铁、地铁换乘无缝衔接之先河。铁四院承担的广州东站、武汉站、南京南站、长沙南站、郑州东站等地铁站点,都是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性的地铁车站,这里人流密集,如何解决乘客的分流,方便乘客换乘不同交通工具成为站点设计方案的重要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实现各子系统的合理统一,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品质的关键。为了解决接触网系统在局部停电条件下的功能保障(即降级运行模式),铁四院结合工程实际尝试和探索适合国情的设计方案。在对运输组织产生较大影响的辅助配线区段的正线上增设少量的隔离开关,以实现辅助配线所在的供电分区出现事故时,能够隔离事故区域,继续发挥辅助配线的临时折返或转线运行功能,延长服务区间,提高降级运行模式下的运输功能和效率。
广州市轨道交通AFC综合中央计算机系统,是国内轨道交通项目中第一个具备城市轨道交通全线网运营管理和清分功能的AFC(自动售检票)清分中心系统,已成功地实现了既有的一、二号线和新建的三、四号线对综合中央计算机系统的接入,并预留了今后规划线路的接入。武汉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信号系统,是国内轨道交通首次采用和投入商业运营的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移动闭塞信号系统。
更新理念,在国内率先推出地铁加物业的设计。城市轨道的建设一方面会给沿线站点及周边土地和物业带来巨大的升值空间,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大规模的物业综合开发又为轨道交通吸引大量的客流,提升运营效益。铁四院在国内率先推出地铁加物业的设计,为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益的最大化创造了条件。在武汉地铁1、2、4号线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完全引入物业开发理念,将物业开发与轨道交通建设完美结合。根据实际在1号线二期工程古田车辆段上盖开发建筑62万平米,2号线1期常青车辆段上盖开发建筑128万平米,金银潭车站、常青花园车站均是地铁车站与物业开发建筑合二为一的设计典范。武汉地铁走在全国地铁物业开发的前列。
创新技术,打造城市轨道交通精品。铁四院始终把企业的技术创新摆在企业生存发展的头等地位,把轨道交通设计的创新看成进入市场、占领市场的关键。凡是重大的轨道交通投标,首先考虑的是有没有新的创意,没有新东西,方案就从头做。铁四院设计人员结合工程实际,大胆创新,有7项设计入选中国企业新纪录。广州东站为国内首次采用大小洞站台车站,隧道下穿一号线、铁路南站房及铁路站场区,是目前国内火车站下规模最大的矿山法隧道。南站房桩基位于隧道上方,最小距离仅1.6m,隧道支护设计为型钢钢架。一号线底板下4根桩基础伸入右线隧道内,采用双套拱托四柱的设计方案,设计构思新颖巧妙,保证托换顺利实施,设计技术突出创新,为国内同行业示范工程。在地铁设计方面充分采用人性化细节设计,包括地下空间自然光的引入、中庭式车站布局、明晰的导向标识、科学的流线组织等。武汉地铁二号线是我国第一条隧道过江地铁,克服了高水压条件下穿越长江、小曲线半径转弯、四进四出中间风井、旁穿建筑物、下切岩层等施工难题。二号线地铁在过江段长江水下建联络通道(即“安全通道”)我国目前还无先例。铁四院创造性地设计了“冷冻法”施工,解决了施工难题。
广州东站南站厅为地下五层地面二层明挖结构,位于既有建筑群之中,基坑上部14m为既有建筑预留井,下部18m采用喷射钢纤维砼支护,井壁周边既有建筑桩基采用钢管锚入深层岩体,位于深基坑内的5根桩基采用3条地基梁托换。避免了繁琐的深基坑桩、墙支护和桩、梁托换,大幅缩减工程量,施工简捷,在特级基坑支护设计中具有重大技术突破,达到国内外行业领先水平。
科技创新 构建高铁成套技术体系
高速铁路作为世界最先进的铁路交通工具,从第一张设计图纸诞生开始就渗透了设计理念上的创新。铁四院在主持项目设计的全过程中,始终秉承“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系统创新、经济合理”的设计理念。
“安全舒适”就是要求线路平纵断面空间线型平顺,线下构筑物满足空间线型要求、稳定可靠,列车运行平稳,与其他交通方式零换乘,采用先进的动车组、列控系统和防灾安全监控系统。
“节能环保”就是贯彻环保选线理念,针对环境敏感点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广泛选用节能设备,采用清洁能源。
“系统创新”就是按照系统最优原则,超前研究适应高速铁路要求的标准和手段,重视系统设计和接口设计,进行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
“经济合理”就是按照全寿命周期最优原则设计,工程措施与技术标准相协调,工程设计精益求精。
在合肥至武汉铁路设计中,合理避开安徽省紫蓬山风景名胜区、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脑山森林公园和汉代六安王陵墓。在铁路站房设计中,充分体现人性化,既实现与当地文化、周边建筑风格统一,又充分考虑人们出行和换乘的便利。南京火车站改建设计中,首次将旅游休闲以及铁路与城市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实现“无缝对接”的综合交通枢纽理念融入铁路站房设计。南京站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建设工程”大奖,武昌站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2005、2007和2009年,铁四院先后三次承办中国铁路客站技术国际交流会,推广人文和谐、科学先进的铁路客站设计理念。
长期的潜心研究、刻苦攻关、实践检验、系统总结,铁四院在高速铁路技术研究方面行业领先。先后主持或参与编制完成了《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设计暂行规定》、《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设计暂行规定》、《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设计暂行规定》、《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等42项综合性及专业性设计规范、标准。2008年4月建成合肥至南京高速铁路是我国第一条新建时速250公里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有砟轨道高速铁路;2009年9月建成的东南沿海高速铁路试验最高时速292公里,创造我国有砟轨道最高时速;2009年底建成通车的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2010年初建成通车的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在大面积湿陷性黄土上修建的高速铁路;2010年7月建成通车的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是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高速铁路;2010年10月建成通车的沪杭高速铁路,试运行速度达到416.6公里,创造了当时的世界运营铁路最高时速;2010年12月3日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试运行时速486.1公里,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铁四院在高标准铁路勘察设计上一次次实现我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新的突破。
在合宁铁路设计中,铁四院经过试验研究,首次采用对膨胀土土质进行改良后作路基填料,解决了旅客列车最高行驶时速250公里(近期兼顾货运)货车120公里重载25T轴重的客货共线铁路这一世界铁路史上关键技术难题。据统计,仅在合宁铁路设计中,他们对7项关键技术设计进行了突破,“四电系统集成技术研究”等12项技术属于国际或国内首次运用。在武广高铁的设计中,铁四院在总结京广铁路衡广电气化工程中采用五跨锚段关节和双腕臂线岔结构的基础上,在武广高铁电气化接触网的设计中,首次采用五跨绝缘锚段关节设计;八跨关节式电分相装置;双腕臂交叉吊弦线岔等国际上的先进技术。空心墩的设计,不设顶帽的设计,改变了中国铁路桥墩多年来的“脸孔”。既显得大方、美观,又减轻桥墩的自重压力,还能满足高速行车车桥动力响应及墩台工后沉降的要求,一箭双雕,视角上大方美观,结构上经久耐用,创造了铁路与自然和谐的典范。针对武广高铁等的项目特点,自主立项200余项开展技术攻关,这些科研紧密依托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取得的成果有效地指导了勘测设计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铁四院在高速铁路成套设计技术方面具备强大实力,树立了自主创新专业技术品牌。先后获得国家级设计金奖和科技成果奖24项,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16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40多项,省部级优秀勘察设计奖120多项,143项工程设计入选中国企业新纪录。
文章来源: 永年加固公司 本文链接: http://lubanwang.com/a_20130615190419.html 任何关于加固工程的问题和建议,敬请咨询:0591-87868646
上一篇:招聘信息






